近日,秦皇岛基地组织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练员国家级专项培训班(178-191期)学员实地参观高水平科学训练中心,开展体育科普工作。本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高水平科学训练中心分中心之一——疲劳恢复再生中心的科普工作者介绍了哪些内容吧!
疲劳是如何产生的?
由于运动项目的代谢差异和运动性疲劳的复杂性,疲劳的产生机理有所差异。有的是能源物质(糖、脂肪等)耗竭造成的,有的是产生的代谢产物在肌肉组织中大量堆积导致,如乳酸、二氧化碳等物质。还可能由于血液中PH下降,细胞内、外离子平衡破坏以及血浆渗透压改变等因素造成的。
运动要追求“无疲劳”吗?
疲劳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是身体的保护机制,只要不是过度疲劳,并不损害身体健康,经过适当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并且,训练只有达到一定疲劳,才能获得相应训练效果,训练水平的提高就是一个“疲劳—恢复—再疲劳—再恢复”的过程。特别是恢复过程的超量恢复阶段是运动员体能储备的最佳时期,有助于运动员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
科学消除疲劳,有效促进恢复
如果人体长期处于疲劳,前一次运动产生的疲劳还没消除,新的疲劳又产生了,那么疲劳就可能积累,久而久之导致过度疲劳,影响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
秦皇岛基地高水平科学训练中心下设疲劳恢复再生分中心,通过科学合理营养补给、物理因子疗法等恢复手段,可加速运动性疲劳的消除,使运动能力得到恢复和提高,助力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比如通过冷热水疗使血管交替扩张和收缩,加快血液流动,加速代谢废物清除,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通过提升环境氧气含量,利用呼吸与循环系统将氧气输送到人体各器官,提升血氧含量,恢复细胞活力;通过加压冷疗控制疼痛和炎症,消除肿胀感······
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科普基地作为国家体育科普基地,致力于开展体育科技知识普及,宣传体育科技成就,推广科学健身知识,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助力。接下来,秦皇岛基地会继续面向各类人群进行体育科普,也会通过“少年体育说”专题推送等方式持续分享相关内容,欢迎各位粉丝朋友们关注和留言,我们会根据留言内容不断创新科普方式,分享更多大家关注的体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