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快讯 >> 正文
50周年征文选登:同心同行几十载 感恩陪伴向未来
文章来源:         录入日期: 2023-08-31

时光荏苒,转眼间陪伴我、与我共同成长的秦皇岛基地已走过了50个春秋,而我也走过花甲之年,回望几十年在基地的学习工作生活,一幕幕画面如过电影般在我脑海中闪现,令我感触良多······

初来基地大概在1979年,当时的我还是个20出头的懵懂小伙子,听说基地是接待国家队运动员的好单位,所以很向往来这里工作,机缘巧合之下我通过了秦皇岛市统一招工考试顺利进入基地工作。当时的基地环境和现在相比还是比较简陋的,综合馆、田径场等硬件设施都没有,周边是荒滩杂草,人员只有90人左右,没有现在人才队伍壮大。依稀记得和我同批进入基地工作的有10人,其中女生都去客房当服务员,男生有2个岗位选择:锅炉工和餐厅厨师,我选择了后者,我认为在餐厅为运动员们做饭,让他们吃上我做的美食在赛场上为国争光是一件非常光荣自豪的事情,所以我想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学好厨师,为运动队提供真情的服务,带着这个目标我在基地艰苦奋斗,坚守岗位,从学习白案面点到重点攻克红案菜肴,我逐步取得成绩,最后成为中式烹调师一级,在基地的工作成长实现了我的梦想,我也很荣幸为多位名人主厨,比如郎平、张蓉芳、申雪、赵宏博、姚滨等。







在基地工作的几十年里,发生了许多让我难忘的事情,2014年秋季,单位接待任务已结束,不料突然又接到一个比赛任务,大概400多人,当时暑期已过,为了节省开支,餐厅的部分临时用工人员已走,加上时间紧急,现找厨师也来不及,于是在这关键时刻我当机立断,临时组建正式工突击小组,带领3人负责400人的炒菜(副食组),杨建民同志带领1人负责主食供应。经过10天努力我们圆满完成了任务,心里感觉特高兴,成就感满满,我想这就是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也激励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



近些年大家都说“秦皇岛基地人精神”,我所理解的基地人精神是我们党一贯提倡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延续,这种精神是当代年轻人应当传承发扬的,也是我们一代代基地人筚路蓝缕、开拓进取所总结出的,在党的多年教育之下根深蒂固融到血液中的精神。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首先是修旧利废,膳食处的工具坏了我们都自己修,尽量节约开支,比如用坏的小推车、车轮我们自己修,或者两个拼成一个再利用。其次是废物利用,比如香菜根、花菜根、白菜根等看似是废弃物,经过我们厨师的加工又变成了可口的小咸菜“菜根香”。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节约方法,比如用洗洁精时稀释后使用,又省料省时还好用;每滴水、每度电使用都提到日程上来,这些都是膳食处工作的经验,我们曾在艰苦岁月辛勤奋斗,更明白如今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来之不易,更需要珍惜,我想这些也是“秦皇岛基地人精神”的生动体现。

在基地工作的三十七年半里,我从一开始的厨师到管理岗位,一点一滴的成长积累都离不开基地对我的指导帮助,离不开党组织对我的关心教育。我一直保持着最简单朴实的理想,就是干好本职工作,为运动队伍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对得起基地对我的栽培和教导。回首我的人生,大多数时间都在基地度过,我对这里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如今基地走过五十载,我非常感恩基地,希望年轻人抓住机会,不负大好时光,也祝福基地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加兴旺,我的心永远和基地在一起!

 

作者简介:

王民德,男,汉族,1957年5月出生,籍贯河北滦南县,中共党员,1975年3月—1979年10月,河北省抚宁县海阳公社栗园大队插队。1979年12月至2017年5月,历任秦皇岛基地餐厅炊事员、生活接待科副科长、餐饮部副部长、公寓膳食处副处长、膳食处副处长、基建能源处处长、膳食处处长,现已退休。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设为首页
版权所有:国家体育总局 秦皇岛训练基地(中国足球学校)
冀ICP备19023389号-1
信息产业部备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