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癸卯兔年,是秦皇岛基地成立50周年,是我来基地工作的第14年,也是我的本命年,而我又是在基地14岁那年出生的。缘份就是如此,聚在“兔”年,聚在基地的庆典之年。
翻看在基地的张张照片,过往的点点滴滴尽收眼底。思来想去,还是想借基地庆祝成立50周年这个机会,表达我的感激和感谢,以及对基地的祝福之情!
面朝大海,有容乃大
美丽的基地毗邻渤海之滨,与广袤的大海隔路相望,这也孕育了基地如大海般的深沉与宽广,如同“父爱”“母爱”,无言却又厚重。
记得刚来基地报到时,是我的父亲母亲陪同来的。正值夏天,我们入住了基地的单身宿舍,简单收拾休整之后他们便匆匆返程了,没有来得及在附近走走转转。当时我接到了父亲的电话,他说他们一出大门便看见了大海,瞬间多了一些放心,父亲鼓励我珍惜工作环境,珍惜工作机会。后来他们又来过几次,每次都要特意到海边休闲散步。我想,在他们经历了人生的几多春秋,经历了国家的改革开放,见证了中华大地的发展变迁;当他们面朝大海,吹着海风,在海浪澎湃和内心安静的对比中静静感受,当多有几份感悟、淡定和从容。
这又何尝不是基地50载的历程呢?
她亲历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1990年亚运会,见证了共襄体育盛会的荣耀;她经历了体育大国的兴起之路,而今正继续走在迈向体育强国的道路上;她经历了中国足球学校的发展,为探索足球改革无私奉献;她经历了一座座场馆、一座座楼宇的拔地而起,见证了国家经济发展带动体育条件的改善。她就这样安静地伫立在海边,感受岁月的变迁,感受发展的日新月异;如同大海一般,包容在她的“身体”中工作、生活训练的人们,保护着这里的一切;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诗和远方,生生不止
我是在大学毕业之后就来到了这里。转眼间,今年已经是我来到基地的第14个年头了。基地也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成为了我的第二个“家”,这里也是我的“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归于理想。何为理想?不过是对工作生活的态度和理解,是成长之后的体会和收获。这14年,我与基地共成长。成长路上,要感谢的人很多很多,就说几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吧。
有一次,我去找时任基地主任的郭洪峰同志签批文件,郭主任看过文件后,先放在了一边,然后问我:“基地最近开展的主题活动有哪些内容?”当时正是主题活动开始之初,我没有完全回答上来,羞愧地低下了头。郭主任放下了手头上的工作,认真地和我进行了谈心谈话,他教导我,作为一名年轻职工,除了要虚心学好干好业务工作,也要关心关注时事,更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才能不断提高领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平时写在书本上的话语通过谈心谈话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我更多了一份深刻。
还有丁启鹏主任的以身作则和坚强不息深深感染着我。丁主任几年前突发身体不适,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工作生活,但在组织正式安排以前,他坚持到岗工作。有一次我路过他办公室所在的楼层,他正在走廊康复锻炼,还用轻松的语气和我们交流,那是初春时节,我却看见了他满脸大粒的汗水,自己拿着毛巾擦拭,待他转过身去,望着他认真坚强的背影,一瞬间泪水溢满了眼眶,是感动,更是触动,让我们自我反思,当面对各种情境,是否也会有如此的毅力和勇气?
感动还有很多很多,历年暑期保障任务、重大赛事活动、3年不平凡的抗疫历程,我们看到的是精诚团结、勤奋担当、务实肯干的基地大家庭,我们见证了坚守与奋斗、奉献与勇气,我们亲历着领导班子带领干部职工坚守一线,面对风险任务时无畏惧、不退缩,面对紧急任务时挺在前、加油干。我们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基地发展稳步向前,我们个人也都收获了智慧和力量,更加坚定了前行的步伐。前行路上,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有谆谆教诲的长辈,有虚心指导的兄长,有热情帮助的“家人”。也犹记得老职工回忆往夕,建球场、烧建材、缝手工······正是一代又一代“基地人”的延续传承,才成就了基地50年的生生不止。于我看来,心怀感恩,干好当下,自有“诗与远方”。
不忘初心,“兔”新征程
秦皇岛基地已经走过了风雨50年,她早已融入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大海,将继续百尺竿头,乘风破浪。岁月不居,星光不问,低头赶路,不忘初心。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我们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体育强国建设目标任重道远。你我都愿做这大海中的沧海一粟,为体育事业的星火燎原倾尽全力。
50年风华正茂;50年初心如磐。在这个“兔”年,请收下我对基地最真挚的祝福,祝基地在加快建设“训、科、医、教、服”于一体的国际一流训练基地新征程中奋发“兔”强、成绩“兔”出、“兔”飞猛进!
而我们也将继续携手同行。往后余生,还请多指教。
作者简介:
邱贵阳,1987年生人,中共党员,2009年至今在秦皇岛基地(中国足校)工作。曾任人事保卫处、后勤管理处工作人员、人事处副处长,现任资产管理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