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山村走出大英雄
王浩出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丰镇市新成湾乡巴族营村,身材轻盈,皮肤黝黑,眼神机智,话语朴实,在他的身上既有农村孩子天生的质朴,又有坚忍不拔的倔劲儿,很像路遥笔下年轻的孙少平。
“我属于比较顺的那种。”王浩平静地说,小时候家里穷,但从小爱运动,为了有个好的出路,小学毕业后就到了市体校。因为年龄小和之前相对闭塞的成长环境,刚开始王浩对竞走项目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值得庆幸的是,他在这方面特别有天赋——不是每个人都幸运到在12岁时就能找准适合自己发展道路的。王浩的身体条件不算最好,但耐力强,技术好,综合条件相当不错,在教练的淳淳善诱与精雕细刻下,他在体校的第3年就在内蒙古自治区运动会竞走比赛中发挥出了高水平,2004年初进入自治区体工队二线队训练。
二线队的训练与生活远比市体校更加艰苦,王浩第一次体验到了竞技体育的残酷,同时入队的一班队友们,有人付出了努力却得不到回报,有人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而对王浩来说,那是一段积淀的日子,为之后的蓄势待发奠定了基础。两年后的自治区运动会,他以竞走比赛全区第一的优异成绩升入一线队——内蒙古自治区体工二大队。
在体工二大队里,王浩年纪最小,对那些取得过辉煌战绩的师哥师姐们,他一方面钦佩羡慕,另一方面又跃跃欲试。训练中,他主动请求教练,安排与师哥师姐同组训练,而他对自己的要求更是严格——紧跟身后,寸步不离。用他的话说“走在别人身后,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当你付出较他人成倍的汗水与努力,获得成功便是那么顺其自然。2007年12月,王浩的成绩突飞猛进,第一次被国家集训队征召,备战北京奥运会。
“与我一同进入国家队的4人当中,我的年纪最小,大家的成绩都差不多,教练对我说,你还小,让他们打这届,你还有机会”。就这样,王浩的3位队友在北京训练,而他虽然入选了集训队,却只能孤独一人在内蒙古草原默默地走着,走着,伴随他的只有苍苍蓝天与茫茫绿草。这时也许只有紧紧依偎在草原母亲的怀抱,才能让他孤寂而失望的心得到些许慰藉。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平静而枯燥的日子被从北京传来的征调令打破!
“由于集训队员中出现了不同程度伤病和成绩不稳定的情况,国家队教练组对名单进行了调整,我幸运地搭上了末班车。”谈到这里,王浩略显兴奋,腼腆的神情掩饰不住他的骄傲与自豪。到北京后,训练更加科学系统:每周一次合练,每月一次演练,平时的训练成绩与测试成绩都被教练组严格掌握。重点备战的4人中,只有3人能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而王浩的资历最浅,年龄最小,但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备战的最关键阶段,他成绩稳步提升,特别是在2008年4月举行的“好运北京”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中,王浩以1小时20分25秒夺得银牌,创造个人最好成绩并获得了参加北京奥运会的资格!
“奥运的经历让我终生难忘,但当时我却很轻松,我深知自己当时的实力,外界对我也没有什么特别关注,就抱着见见世面的心态,我这个农村娃登上了北京奥运会的大舞台!”王浩眉宇间流露出兴奋之情。“第一次走奥运会,还是在首都北京,马路周围全是为自己鼓劲加油的人群,想着终点就设在万众瞩目的‘鸟巢’,整个比赛的过程我始终觉得自己身轻气爽,节奏感越来越好,求胜的欲望越来越强,最后居然走了个第4名,太不可思议了!”——神奇小子创造了中国男子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田径赛场上的最佳战绩。
“第2年打柏林世锦赛的时候,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外界的压力,那种感觉完全不同于北京奥运会。说实话,我当时对成绩是心中有数的,想在比赛中破一个自己的最好成绩,但对于名次却没想到能拿第2。”一枚银牌,谱写了中国男子竞走选手的新纪录。我与王浩共同回忆他冲过终点的情形:当时兴奋的王浩在比赛结束之后没有在第一时间离开赛道,而是等着第三名桑切斯,在墨西哥名将冲过终点线后,给了对方一个紧紧的拥抱。随后,他又和冠军博尔钦相拥在一起。“我和他们都很熟悉,大家是朋友,互相祝贺一下。”王浩回忆道。其实,王浩的两个拥抱,就像两封“挑战书”,是在向对手表明——我已步入一流选手的行列,将与你们同场竞争!只差一天才满二十岁的王浩,从此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二、对竞走项目的独特理解
从一位旁观者的角度来看竞走项目,大概都会用“枯燥、艰苦、耐性、坚韧”等词语表达我们的初浅认识,但在与王浩的谈话中,我了解到了他对竞走项目的独特认识。
“我们这个项目既不同于对抗性、观赏性很强的球类项目,也不同于田径大项中的其它项目。马拉松虽然也很枯燥,但你可以尽我所能,自由地提高奔跑速度,但在竞走项目里,你不能毫无顾及地发挥。千方百计地向前冲,换来的肯定是裁判掏出的红牌。”此时的王浩,让你隐约感觉到了一份与他20岁年龄不相符的沉稳与淡定。
“你看过《士兵突击》吧,‘不抛弃,不放弃’这个道理用在竞走项目里再合适不过了。所有的竞技体育都要求运动员磨炼出坚韧于常人的意志品质,但在竞走的世界里,你还要学会拥有一种豁达的心态——别在意自己目前排在第几。”此时的王浩降低了语速,但提高了声调。“比赛中暂时走在第一的人,不见得能笑到最后,走在末尾的人,也不见得是倒数第一。你要有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我们这个项目有一定的裁判因素,‘不抛弃,不放弃’是前提,‘别着急,重技术’是关键,急于保住领先优势或不顾一切地向前冲,都有可能让你半途而废,后悔莫及。”
弱冠小伙的这席话让我感悟颇深,前苏联著名科学家巴浦洛夫曾说过:在学习和科学研究方面要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再循序渐进。其实人生的历程就是在进行一场竞走比赛,之前,我们总是特别地强调奋勇拼搏和锐意进取的精神;现在,我又深刻地认识到一定要拥有“别在意自己目前排第几”的豁达心态。——同时拥有拼搏精神与豁达心态才是我们人生道路的取胜之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