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来到的是秦皇岛基地奋进馆新中国体育发展成就展厅,为大家展示了党领导中国体育事业的百年奋斗历程。”每一次站在展厅中央,每一次介绍着熟悉的内容,我的内心仍心潮澎湃。风雨征程七十五载,我国体育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我们与时偕行,经历从懵懂少年到有为青年的华丽转身,从体育事业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以赤诚之心感受中华体育精神的鲜明色彩,以不负韶华的使命担当为建设体育强国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第33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强调:“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相辅相成,希望大家进一步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带动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育蓬勃开展,为建设体育强国再立新功。”从1932年刘长春单刀赴会留下奥运史上最为孤单的照片,到巴黎奥运会中国红闪耀塞纳河畔刷爆朋友圈;从1984年第23届奥运会诞生中国第一枚金牌到2024年第33届奥运会40枚金牌,中国体育代表团创造境外奥运参赛最好成绩,中华体育精神、北京冬奥精神等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激励新时代青年在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中实现人生价值。
一抹曙红,以“爱国之志”奏响时代强音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荡气回肠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极简美学,中国体育故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碰撞让世界重新认识新时代的中国。我永远记得赛场上徐梦桃身披五星红旗的泪水与嘶吼,记得“国家荣誉永远超过个人”的铮铮誓言,体育健儿们不畏强敌,顽强拼搏,为祖国荣誉而战,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新时代中国精神、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作为一名基层体育工作者,始终做到与党同向而行,立足岗位精耕细作,扎实做好运动队服务保障工作,做到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脚下有力,是对“祖国至上,无私奉献”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在为来自新疆、西藏、云南等地区参与“大心肺计划”国家训练营的孩子们讲授爱国主义课程时,他们踊跃的课堂提问,质朴的脸庞让我更加理解以体育精神汇聚民族团结力量的真正内涵;在每一次为来到秦皇岛基地训练、学习的驻训队伍、夏令营孩子们讲解奋进馆的过程中,我更加深感以笔尖之力、心中之声讲好中国体育故事的责任担当。
“大心肺计划”国家训练营学员聆听爱国主义教育课程
一点藤黄,以“初心之光”感受发展变化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全民健身与国家发展同频,与体育事业发展同向,滑雪、骑行、冲浪、匹克球等新潮运动引领风尚,城市马拉松赛事蓬勃发展,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胜利闭幕,体育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公共服务提质升级,这些都是中华体育精神扎根基层的生动实践。从“校园”踏进“职场”,从“学生”到“服务工作者”,我在“变”与“不变”中适应了新身份,在俯下身子的调研实践中不断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真正含义。
2017年,大二的我前往雄安新区部分乡村进行文化体育资源普查,调研范围内公共体育设施尚未完全覆盖,乡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有待加强。2020年,作为研究生的我前往商丘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感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这时健身广场、文化舞台逐步实现整体覆盖,公共体育设施更加多元,“麒麟舞、刘楼杂技”等“一地一品、一村一项”特色文体品牌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4年,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有幸前往浙江嘉兴学习,见证“千万工程”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过程中群众体育的发展变化。“文化礼堂、休闲公园”等场所设施不断完善,“趣味运动会、定向越野赛、青年艺术空间多样教学”等活动点燃群众健身热情,体育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之中,这是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直观体现,更是国家实力与民族精神的有力彰显。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向下扎根做好体育科普、体育帮扶等工作,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急难愁事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我们要在知行合一中主动加强磨炼,锤炼过硬本领,让青春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绽放光彩。
村民练习传统体育项目
健身广场、文化舞台逐步实现整体覆盖,“一地一品、一村一项”特色文体品牌推进乡村振兴
公共体育场所不断完善,体育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
一抹青绿,以“奋发之姿”焕发无限生机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建成体育强国的关键群体。11月,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成功举办,青春力量迸发蓬勃生机。作为一名基层服务保障人员,在绿荫赛场青少年足球队员的肆意奔跑中;在训练场地各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的拼搏汗水中;在专项夏令营孩子们的活力笑颜中,我看到了青春逐梦的生动实践,中华体育精神的薪火相传,也更加激励我以昂扬积极的态度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向发力,深度融合。
一划亮白,以“新锐力量”推动改革创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新时代体育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以创新思维解决新问题是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白色是最为纯洁的颜色,也是可以无限填充的颜色,展现中华体育精神中“科学求实、遵纪守法”的魅力色彩,蕴含着新力量、新动能。2021年进入工作岗位的我正赶上“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岗位实践中与建设国际一流训练基地携手并进。2022年-2024年,秦皇岛基地连续3年举办“体育训练基地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探索体育训练基地运营管理模式创新与发展、体育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体育产业升级等前沿领域发展路径,我不断了解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在基地建设以及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加意识到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打开视野,抢抓机遇是不断提升能力水平,推动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画卷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上铺展开来。扎根岗位,将“小我”融入“大我”,书写青春多彩画卷,与时代同行,中国体育绽放更绚烂色彩。“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新征程上,我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奋力拼搏中锤炼扎实的工作作风,在服务群众中勇担时代重任,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向光而行,为实现体育强国梦、民族复兴梦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
郭一铭,1997年出生,中共党员,2021年至今在秦皇岛基地(中国足校)工作。现任党委办公室工作人员。